九嶷春来早,万木换新绿。4月2日,一场古色古香的原生态瑶族婚礼打破了大山的沉寂。记者驱车翻过崇山峻岭,朝着山歌和锁呐声传来的方向,来到宁远县九嶷山瑶族乡牛亚岭瑶寨,见证了这一原汁原味的旷世瑶族婚礼。

瑶寨的吊脚楼,依山而建,木墙灰瓦,古朴典雅。新娘是牛亚岭瑶寨女青年冯海艳,新郎是庙冲村赵贵平,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瑶家人。按照瑶胞的讲法,就是如今瑶寨富裕了,不肯嫁出山。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200多名瑶胞,身着手工制作的民族服饰,早早地围坐在冯海艳的吊脚楼上,嗑着瓜子,喝着大碗茶,谈笑风生。红衣柜、红挑箱、红纸伞、红被子、大竹筐、小背篓等婚嫁用品,整齐排列,洋溢着喜庆气氛。赵兰妹抿着嘴,笑着说:“我们过去结婚,都是按瑶族传统习俗,今天又可看到当年的婚嫁场面了。”

上午9点送新娘,一挂鞭炮点燃,锁呐声响,锣鼓喧天。新郎背着新娘启程,乐队开道,客郎(抬柜子的)、挑箱(挑箱子的),挑茶担(挑鱼肉喜炮的),头披红盖头的新娘撑着红纸伞,在两名伴娘的引导下缓缓而行,近百人的送亲队伍跟随其后,在茂密的山林中时隐时现。一个小时左右,送亲队伍来到新郎村口的一块空坪上,迎亲队伍早早在此等候,两支乐队汇合,一阵鼓乐,两支乐队互行礼,献烟,三打三吹绕新娘转三圈后慢慢走向新郎家。一幅“堂上鸳鸯欣对舞,庭中鸾凤喜双飞”的大红对联把新郎家装点得格外喜庆。陪姑为新娘洗手、洗脚后,进洞房拜堂成亲。男女双方家属则端坐高堂,等候新郎新娘敬酒,享受最高礼遇。

宁远县县长刘卫华亲临现场,为新郎新娘献上贺礼。刘卫华说:“瑶族婚嫁习俗,源远流长,是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值得传承和弘扬,祝贺新郎新娘爱情甜蜜,早生贵子,幸福长久,并永远记住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说得小两口面带羞涩,大伙忍俊不禁。

村民冯湘旺说,原生态瑶族婚礼一般有三天,由男方女方共同举办,十里八乡的瑶胞都要前来贺喜,为新郎新娘送上大米、包谷、鱼肉、公鸡、喜炮等。乡里乡亲为这场婚礼杀猪、蒸酒、磨豆腐、贴对联、布置新房、搞卫生,忙活了近半个月。婚礼结束后,新郎家还要让客人留宿一晚,并举行隆重仪式欢送客人,表达感谢之意。今天是婚礼的第三天,前两天还举行了迎宾尝酒、嫁女尝酒、坐歌堂等仪式。其中的坐歌堂最具特色。女方家燃起熊熊篝火,瑶家阿哥阿妹席地而坐,以歌的形式教阿妹如何待人接物,祝愿阿妹幸福一生。祝贺新郎新娘爱情地久天长。有的即兴而唱,借歌抒怀,表达爱慕之心。即使是互不相识的瑶家青年,也可以歌进场,以歌会友,借歌发挥,拉近距离。比如:金瓶载酒批批落,银瓶载酒落批批,二人饮了合婚酒,饮了为婚一世妻。坐歌堂上,盘一妹、冯友富等歌手一边唱歌,一边饮瑶家瓜箪酒,通霄达旦,其乐融融,共祝美好明天。

县民委主任赵文辉介绍说,宁远有4个瑶族乡,35000多名瑶胞,原生态瑶族婚礼独具风情,绵延千年不息,有二十多项程序,歌、曲有几十种,是瑶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县委、县政府将以建设“文化强县”为契机,对这场原生态瑶族婚礼习俗加以整理保护,争取将其申报为省级乃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副县长陈梗,县政府顾问、正处级干部冯军胜,原副县长欧利生及县文广新局、民族委员会、文联、九嶷山乡等主要负责人纷纷前往道贺,参加了这场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