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远的天堂镇高源村,人们曾经祖祖辈辈以烧制陶器为生,如今传下来的制陶作坊屈指可数。2016年12月,宁远高源土陶制作技艺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传,高源土陶源于舜帝制陶,《孟子·离娄篇》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据墨子《尚贤下第十》曰“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史记·五帝本纪》又载:“舜耕于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舜生活的龙山文化时代正是制陶技术的鼎盛时期。“舜诚制陶,精美不窳”,所以黑陶称之为“舜陶”。
高源村里至今还有数口早已废弃的烧制陶器的土窑,他们静静的在那里,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来自远古的故事。宁远土陶文化传承人陈各辉告诉笔者,手工制陶技术是祖祖辈辈一代代传下来、能真实折射出宁远人的智慧和聪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绝不能让它失传。传统的土陶器虽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工艺价值,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用土陶器的人正逐渐减少。土陶技术要传承、陶坊要生存发展就必须研发新产品。
从上海回来的老艺术家—国家高级美术师郑炎风正在为传统土陶“上彩”。通过郑炎风的国画创作,古朴的土陶散发出另一种美的趣味,自然风干后,经过柴窑两天两夜的高温烧制,土陶与墨彩融为一体,让古老的土陶制作技艺焕发生机与活力。
目前,宁远土陶文化传承人过经过反复练习和无数次炼制实验,他们终于攻克了选土、拉坯、加工、干燥、烧制等难关,掌握了仿古陶烧制技艺,攻克并生产了一种新的土陶艺术文化——墨彩土陶,墨彩土陶区别于工艺美术,用国画的颜色着色在提梁壶、陶罐等土陶器具上,经过高温烧制,仪器上深浅有多种不同变化。无色处土味平和,有色处窑变多样,古朴、深沉、色彩绚丽,将传统和当代艺术特色融为一体,填补了土陶用国画溶进大写意墨彩的空白。
高源舜陶作坊纯手工生产、柴火烧制的仿古盆、瓶、钵、坛、瓮、壶等具有坯薄、环保、耐用等特点;且造型新颖美观,可作工艺品摆放在家中。如今高源土瓷产品远销香港、台湾、广东等地,深受客商和消费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