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庙

舜庙

   

 

时代:清

   

文物地址:九嶷山乡九嶷洞村

   

保护级别:省级

   

颁布时间:1956年

 

地理位置

 

u=3820226665,2773713453&fm=11&gp=0.jpg

 

九嶷山舜帝陵位于宁远县南32公里的九嶷山乡九嶷山村的舜源峰北麓。东经111°58′43.5″,北纬25°21′38.6″。九嶷山舜帝陵在群山环绕的小盆地中,帝陵坐东南朝西北,其后舜源峰高耸,林木茂密,前500余米有娥皇、女英两峰,犹如两扇大屏风。山上树木葱郁,鸟语花香,景色诱人。九嶷山舜帝陵右前方有瀑水小溪,常年流水不歇。宁九公路从舜帝陵前通过,直达玉琯岩。

 

073舜帝陵正殿.jpg

 

自然与人文环境

 

九嶷山舜帝陵在群山环抱的小盆地中,舜帝陵坐东南朝西北,其后舜源峰高耸,林木茂密,前500多米有娥皇、女英两峰,犹如两扇大屏风,山上树木葱郁,鸟语花香,景色诱人,九嶷山舜帝陵右前方有瀑水小溪,长年流水不歇,宁九公路从舜帝陵前通过直达玉琯岩。

 

女英峰下有黄家大屋,是江南风格的典型民居。原舜帝陵右前方约100米为九嶷山村凌乱的民居,1994年6月,在九嶷山风景名胜区开发指挥部的督促下,全部搬迁。在九嶷山舜帝陵保护范围外,娥皇峰的尾部稻田中建成了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街。

 

九嶷山舜帝陵的左面及前面是一片稻田,右边是九嶷山中学和九嶷山学院(民办大学)。

 

001舜源峰近景.jpg

 

基本状况

 

九嶷山舜帝陵位于宁远县城南26公里处的九嶷山乡九嶷山村南100米处的舜源峰下。

 

现存九嶷山舜帝陵为明洪武四年(1371)迁建于此,从明万历至清雍正,多次修葺,清乾隆元年(1736),大修九嶷山舜帝陵。帝陵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民国24年(1935年)九嶷山舜帝陵后殿被人纵火焚毁,民国31年(1942年)湖南省政府拨款修缮,1956年舜陵被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拜殿被一乞丐烧火取暖不幸烧毁,其后后殿、碑亭相继坍塌。

 

1974年围墙及西厢房被拆毁修建猪场,大部分祭碑被搬运作修建电站用,1981年乐天宇教授回乡创办九嶷山学院,动员村民从电站水渠拆下祭碑24方,送回九嶷山舜帝陵内保存。1983年九嶷山舜帝陵被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修缮照壁,并立保护标志碑,1985年,修复九嶷山舜帝陵围墙。

 

069舜帝陵钟楼.jpg

舜帝陵钟楼

 

1989年至1990年,修复陵碑亭(原寝殿)。1992年6月全县损款100万修复九嶷山舜帝陵,1993年九嶷山舜帝陵被湖南文物局列为首批重点抢修项目,后因资金不足,1994年底停工,1997年正殿再次修缮至竣工,2002年,午门、拜殿、厢房、神道、碑廊、玉带桥、山门诸建筑修缮完工,建筑面积10840平方米。

 

2005年初舜帝陵再一次扩建,9月竣工,九嶷山舜帝陵共有仪门、玉带桥、神道、广场、祭祀殿、午门、钟鼓楼、拜殿、正殿、厢房、碑廊、围墙等单体建筑21个,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占地面积29.1公顷,其拜殿、正殿均由整体石柱和木柱支撑,仅正殿有石柱26根,一对雕龙石柱峙立大门两旁,殿宽28.9米、深18.8米,高16.68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重檐庑殿顶清式建筑,红墙黄瓦,飞檐斗拱,气势恢宏,与依山为陵的舜源峰浑然一体。

 

九嶷山舜帝陵是我中华民族子孙,来此问祖寻根、缅怀舜帝功德之地,应兴肃穆虔敬,景行仰止之思,对于弘扬优秀传统,传承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促进民族复兴与祖国统一,构建和谐社会,实具有深远意义。

 

002舜源峰远景.jpg

 

历史沿革

 

九嶷山舜帝陵是舜葬之所,九嶷山舜帝陵始建在夏代,据《史记。五帝本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礼记•植弓》载“舜陵在九疑之山,舜庙在太阳之溪,古者已失,大阳溪今不知道何处,秦汉以来,置庙山中每代寝远,祠宇不存,每有诏书令州县致祭,奠到花野恭命而已。”九嶷山舜帝陵的始建年代据《九嶷山志》记载:“舜庙在大阳溪,盖三代祭于此,其遗址东曰鹤观,前土人呼为大庙。”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秦汉以来,立庙于玉琯岩前百步,后唐湮没,唐刺史元结奏立于营地城西,唐僖宗时,长沙胡曾权任延唐(今宁远县)县令,奏请复立于玉琯岩前。宋建隆初,王继勋奉召重修,皆湮没无存。明洪武四年(1371年),遣编修雷燧致祭,乃迁庙于舜源峰下。形成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

 

舜帝是我国历史传说中五帝之一,名重华,号有虞氏,舜孝敬父母,选贤任能,禅让的美德一直为世人所所崇。舜帝创造的社会道德伦理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四千多年一直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尚书》有“德自舜明”的记载,《史记》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的论述,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有“舜日尧天”的借喻之句,肯定了舜帝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社会中的崇高声誉。1995年1月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第一批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地。

 

052“九嶷山舜帝陵”碑亭.jpg

“九嶷山舜帝陵”碑亭

 

九嶷山舜帝陵位于宁远县南32公里的九嶷山村,其后是高耸的舜源峰,前面林木茂密,前500余米有娥皇、女英两峰,犹如两扇大屏风。山上树木葱郁,鸟语花香,景色诱人。明洪武四年(1371)迁至舜源峰下,当时规模甚小,明崇祯十年(1637年)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记载了当时的九嶷山舜帝陵“舜庙有二排大树夹道,其中有四株枝柯高耸。由二株树中进入舜陵,则可看到三楹横额。上额说:“舜于遗化”,置有有虞帝之牌位,下额说“虞帝寝殿”陵中列有五六块碑,在庙二厢之间,已没有古迹可寻,经各代扩建修茸,成为较大规模的建筑群。

 

九嶷山舜帝陵前是书有“九疑山”的照墙,每字1.2米见方,系由玉王官岩摩岩石刻“九疑山”三字拓书,字体遒劲是宋代道州刺史方信儒手笔,进入舜陵有午门三楹、拜亭三楹、正殿三楹、寝殿一楹、左右朝房各二楹、左右碑亭各二楹、四面围以宫墙,因年久失修,加之无人管理,1962年冬一行乞者住此失火,拜殿全部焚毁,现只存石柱础遗址,由拜亭而上为正殿正中供有帝舜神位,后倒塌,几十块祭碑干风露宿,亟待维修。

 

1985年以来陆续对九嶷山舜帝陵进行了维修,1987年、1992年县政府两次发起募捐活动,第一期工程完成了宫墙,寝殿的修复工程,1993年3月举行了规模宏大的抢修舜帝陵开工典礼,正殿正式破土动工,1994年8月午门破土动工,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促成九嶷山舜帝陵的抢修工程。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46-732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