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阙汉骞故居
时代:近现代
文物地址:清水桥镇阙家村
保护级别:市级
颁布时间:2013年12月
阙汉骞故居名为“怀德堂”,位于清水桥镇阙家村,建于民国9年(1920年),该建筑沿袭了清代封火山墙的建筑风格,砖木结构,一厅两室一天井,占地面积120余平方米,现房层保存完好,堂内悬挂了数十幅阙汉骞将军各个时期的照片及书法作品,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特别珍贵的是在阙氏宗祠的大门上悬挂的阙汉骞将军手书的对联,联为“邳州承络统,阙里溯渊源”是典型的“拨云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阙汉骞(1901-1972),字拨云,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著名的书法家,拨云体的创立人,著名的书画收藏家。阙汉骞将军六岁读书,先后在平田伦英小学及宁远县立高小读书,成绩优良,17岁时考入长沙之湖南十三联中,受五四运动影响,成为学潮领袖,毕业后考入湖南政法学校,因母丧辍学未读。
1925年秋,阙将军放弃了湘西军阀的军官生活,考入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与一大批怀抱救国救民的爱国青年共同学习。周恩来、陈诚、叶剑英、陈庚、胡王连、高魁元等都是军校的教员和学员,学校期间,阙将军与许多共产党私人朋友关系密切。黄埔军校毕业后,阙将军参加北阀战争,后又在黄埔军校任教官,1937年,担任14师29团团长的阙将军率部参加淞沪会战,不久即因功升为14师40旅旅长。其后又参加武汉会战、长沙会战。1939年夏,在常德就任著名的14师师长,时年38岁。1939年冬,日军从广州向北进攻韶关,阙将军率部反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退日军,迫使日军退回广州,威震一时。1944年春,升任54军副军长,率领14师50师空运印度,与美军和英军等同盟军反攻日军,成为一名国际闻名的将领。1944年7月在云南保山战役时升任军长。1949年率部撤到台湾先后担任要职,是国民党在台湾举足轻重的人物。1953年,因病辞职,潜心书法。1972年病逝台北,享年72岁,安葬于台北阳明山。
阙将军一生爱国爱家,在军营,他是一位出色的高级将领,云南保山的腾冲围歼战,与友军一道经过艰苦战斗攻下腾冲城,全歼城内日军三千余人,日军没有一个跑掉,腾冲之战也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第一个收复的县城,日本的军校教官曾评之为“中国历史最成功的歼灭战”,阙将军本人也被日方将领称之为“钢将军”,阙将军还有“常胜将军”“不败将军”等称号。1945年日军投降,阙将军率部在广州受降,日军头目田中元一中将赠指挥刀一把给阙将军,以示服降之意。阙将军带兵打仗,从来临危不惧,坚持坐镇指挥,持身谨严,他的事迹得到部队官兵的一致佩服。阙将军作为学者好学不倦,学书法,几十年如一日,能诗能文,留有军事著作《兵学漫谈》,书法著作《书法综论》等,他创立的“拨云体”被称为当时四大书法之一。
在云南省,阙将军领导的腾冲战役的相关建筑物,腾冲的国殇墓园,国务院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军198师纪念碑列为云南省保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外交部联合向腾冲国殇墓献了花圈,这是中华民族向抗战英烈的致敬,也可以理解为当时中央政府向阙将军等人表达崇敬的方式。
在家乡许多有志青年跟随阙将军扑汤蹈火,共同抗日。阙将军也很爱家乡,1940年曾与欧冠等20人各捐一千大洋,捐修县志和岭南学校(今宁远一中),1948年与李毓九等捐建北屏中学(今宁远四中)。同时还捐办阙家小学,捐助平田英伦小学,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今中国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富足安康,国共两党日渐和解,两岸政党交流取得历史性突破,台湾政局发生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全面直接实现“三通”经贸、文教等各领域,各界别的交流合作日趋活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更加坚实,两岸关系出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阙汉骞将军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国民党高级将领,著名的书法艺术家,国共合作的抗日名将,其故居也是海内外众多中华民族子孙共同缅怀阙将军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和精神财富,其故居理应得到更好的保护。
三、概况
(一)名称
抗日名将阙汉骞故居
(二)地理位置
清水桥镇阙家村
(三)历史沿革
建于民国9年(19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