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宁远县:搬出山寨迁入新居 曙光新村瑶民歌唱“稳稳的幸福”生活

宁远县:搬出山寨迁入新居 曙光新村瑶民歌唱“稳稳的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Fri Dec 07 10:25:02 GMT+08:00 2018来源:华声在线编辑:董芷君

640.webp (4).jpg

2017年11月峻工验收的曙光新村,分房后一个月内,入住率就达到了95%以上。傅聪 摄


640.webp (5).jpg

村民搬入全新的房屋,过上了和城里一样的生活。盘佳 彭俊文 杨耿 叶友朋 刘茜玉 摄


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安置房,一条条整洁干净的马路通道,一畦畦绿油油的菜地,一张张质朴阳光的笑脸……永州市宁远县柏家坪镇7个行政村的村民,一同迁入曙光新村的新居。12月5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指导,湖南省委网信办、湖南省扶贫办、湖南省文旅厅、湖南日报社主办,华声在线承办的“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全国网媒湖南行走近这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见证当地贫困居民“挪穷窝,断穷根”后的幸福生活。


乔迁新居 第一个月入住率达95%以上


柏家坪镇地处要宁远县北部,全镇扶贫村2个,有贫困户2007户、7027人,易地扶贫搬迁284户1111人,其中在曙光新村集中安置142户、519人。在现场,房舍俨然规划有序,绿化带种植到每户人家前面,菜地里各式蔬菜煞为诱人。老人们聚在一起晒阳光,享受搬迁后乐悠悠的生活。


“搬迁的7个村子,由于交通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和地质灾害点等原因,严重影响了村民的脱贫进程。”柏家坪镇党委书记黄胜洪说,当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易地搬迁,让他们在更好的环境下发展。

集中安置点的建设,首要的问题就是选址。经过镇党委会多次调研和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将集中安置点选择在紧靠商业街后的镇中心位置。2016年底,曙光新村开始破土动工。2017年11月峻工验收,总投资3800万,占地69.98亩,共16栋、152套。同时,由于户型设计合理、配套设施完善、小区功能齐全、居住环境舒适,易地搬迁户十分乐意在此安居乐业,在分房后一个月内,入住率就达到了95%以上。


“新房子比我们以前住的好多了,既宽敞又明亮!”今年51岁的盘金秀告诉记者,他们家6口人之前住在大山深处的唐家漯村,走路要两个小时才到镇上。家里虽然是红砖砌成的,但是只有简单的家具,甚至“没有一样需要用电的用品”。

如今,他们家住上了120平方的大房子,电视、冰箱、消毒碗柜等等,一应俱全。丈夫、女儿都在外打工,一家人不仅住进了新家,还实现了脱贫摘帽。自己在村里打零工,也有一笔小收入。她笑呵呵地说,虽然在村里,但是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荣誉菜地 激励搬迁户踊跃争当文明标兵


易地搬迁群众来自柏家坪镇7个行政村,其中有34户是瑶族同胞。这里在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率先成立了党支部,选举了3名党支部成员、组建了业主委员会,选举了12名楼栋长,形成了由党支部领导、业主委员会管理、楼栋长分片负责、小区居民参与的管理格局;在小区管理工作中,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把“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列入重点。


小区充分利用空余地块,开垦菜地分到家家户户,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同时,把位置最好、土质肥沃的地块设成“荣誉菜地”,奖励给“十星级文明户”。“十星级文明户”有爱国星、守法星、卫生星、诚信星、孝老星、团结星、致富星、科学星、生态星、长寿星。卫生星采取一月三评,其他星采取日常记录、一年一评的办法。凡是卫生月月达标、年度星级评比达到五颗星以上的,均可在当年获得一块5平方米的“荣誉菜地”的种植权。


一块“荣誉菜地”不仅可以让移民种植日常所需的蔬菜,解决生活所需,更重要的是激励曙光新村全体居民掀起了积极争当“十星级文明户”,树立起讲道德讲文明的新风尚。如今,这里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一条条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房前屋后一尘不染,人人脸上笑容可掬,从七个村聚居一起的群众在这里互帮互助、安居乐业,过上了瑶汉同居一家亲的幸福生活。


助民就业 确保贫困户稳得住、能致富


易地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为了帮助贫苦村民就业,村党支部推荐安置户到县以上培训3期、5人次,邀请技术专家到村培训2期、146人次;争取企业在曙光新村举办招聘会2场、推送就业信息60余条。通过联系,台资企业华荣鞋业分厂正式在曙光新村设立扶贫车间,预计今年12月下旬可正式投产,可提供就业岗位380个。


37岁的高丽平之前在广东打工,在村党支部的推荐下,今年3月进入彩灯厂上班,每个月有一两千元的收入。“上班的地方离家只有10分钟的步行距离,可以更好地照顾老人和孩子。”她对目前的工作比较满意,她说家里有6口人,丈夫在广东打工也有稳定的收入,以后家里生活会越来越好。


据不完全统计,曙光新村在外务工人员达90余人,月工资均在2200元以上,在本镇务工人员达40余人,月工资一般均在1200元以上。截至12月初,村里已脱贫125户、473人,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两人就业,全家致富”。

来  源:华声在线


相关阅读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22-26819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