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头翰林祠

东安头翰林祠

 

时代:清

   

文物地址:湾井镇东安头村

   

保护级别:国家级

   

颁布时间:2019年10月16日

图片3.png

图片2.png

 

地理位置 

 

东安头翰林祠位于宁远县湾井镇的东安头村,该村座落于石山脚下,座西朝东,宗祠位于村东的中心。现宗祠四周均为民居建筑,原为青砖黑瓦,砖木结构,巷道全部铺有青石,保持着原貌,距离宗祠10米处有一口池塘。地处东经111°59′49.3″和北纬25°26′07.7″,海拔高程277米。

 

图片1.png

图片2.png

 

自然与人文环境

 

东安头翰林祠位于宁远县湾井镇东安头村,该村座落于石山脚下。座西朝东。宗祠位于村东的中心。

 

1、地质构造:宁远县地质构造复杂,地层除未见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出露之外,从元古界震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分布。

 

2、地貌形态:宁远县属湘南山区,地形复杂,地貌周高、中低,山区、丘陵、岗地和平原俱全。地貌形如舟状,南北长,东西窄,四周山地环绕,高峰叠起,连绵起伏,脊谷相同,脉络清晰。南面九疑山,北面阳明山高峻挺拔。东西两向山势较低。中部则丘、岗、平交错分布,地势波状起伏,较为平缓。地貌轮廓恰似一条北头南尾的航船。形成县境独特“天然温室”气候。

 

3、气候特征:遗址地域属中亚热带气候与南亚热带气候过渡地带,兼有大陆和海洋气候特征。受地理环境影响,夏冬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温高,积温多,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有“湘南温室”之称。

 

图片4.png

 

人文环境:

 

东安头村西边缘有一条小河自东向西流去,东、南、北是青石山岗,西面是平缓的黄土山丘。该地区气候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夏冬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温高,积湿多,年平均降雨约1400毫米,主要集中在4—6月,气温最高40度,最低—6。2度年平均气温18。4度,主要为水稻、豆、烟叶、林业为主。

 

村四周是湘南丘陵地带的喀斯特地貌,石山独立为峰,一般海拔几十至一百米左右,村前是片平坦的良田主要靠泠江河流的水灌溉。

 

现翰林祠除前面较为空旷外,其余三面均为民房,民房一部分仍保护原样,也有些已经改为现代房,但高度未超过翰林祠,整体风貌完整。现距九疑公路1.5公里,距冷九大道0.5公里。

 

东安头翰林祠历史悠久,村寨民族构成均为汉族本体语言是汉语,平时成绩交流一般使用本地方言,由于这里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该村后世人才辈出,现已发展成二千多人的大自然村。

 

图片6.png

 

基本状况

 

东安头翰林祠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782.2平方米。座北向南。平面呈现品字状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北、东、西均为村居民建筑拱卫。前有约八亩的池塘水面,在栉次鳞比的村居中,显得格外显眼。气势非凡。

 

整座翰林祠由月台、牌坊、门厅、戏楼、厢房、天井、下厅、上厅、道厅组成,依次递进。

 

月台呈半圆形,临池而筑。牌坊为四柱三楼歇山顶木牌坊,坊额题“翰林祠”,主楼檐下饰七层如意斗拱,紧与门厅相连,门厅后为八柱子歇山顶木构戏台,戏台两侧建有厢房,戏台前为天井,此天井既用于排水,又作为观众厅。再进为下厅。下厅至上厅中间有中堂,中堂为方亭式歇山建筑,利用下厅的后檐柱与上厅的前檐柱架梁修建,只见屋顶没有木构架。中堂两侧为天井,过中堂为上厅,上厅后为道厅。道厅有后门可通外面,去“李氏宗祠”。翰林祠为青砖马头墙小灰瓦建筑,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木构架,保存有木雕刻。

 

池塘占地八亩有奇、池中叠砌一小岛,树木葱茏,与祠门相对,池周绿树环绕,树水相映。池东北角200处,有一实心石塔,名曰“文塔”,六面三级,高均4米余。塔筑于同治三年(1864)

 

图片7.png

 

历史沿革

 

清乾隆元年(1736)建祠。

清嘉庆16年(1811)重修。祠房并建牌坊,有修建碑记。

道光七年(1827)移牌坊于祠前。

光绪五年(1879)新建牌坊于祠前。

民国九年(1920)年升高祠房屋建筑。

1958年,改作村公共食堂。

1962年,修缮屋面。

198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成立以村委会成员为主保护小组。

1994年修缮牌坊与翻修屋面。

2006年5月东安头翰林祠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46-7325828